“好机智!”沈阳一男子发现信用卡被盗刷2.5万余元,男子立刻用信用卡,买了一瓶2元的水,然后才打电话挂失。取现消费事后,男子要求银行赔偿,竟遭对方拒绝,可男子拿出买水账单,法院却判银行败诉!
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,物质诱惑和生活的压力使不少人都过上了“超前消费”的生活。为了刺激消费,就出现了“信用卡”这类产品。为了让你花钱不心疼,还贴心的开通了“小额免密”服务。可坏就坏在了这贴心的服务上!
深夜时分,阵阵手机振动声打破了宁静。张伟(化名)迷迷糊糊从被窝里伸出手,拿起手机一看,原来是来自银行的一连串消费信息。仔细一看,他的信用卡竟在广州被盗刷了多笔钱,总计达两万五千多元!张伟瞬间清醒了过来。
他不断地回忆自己最近的消费,发现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。张伟是个老实人,平日里最远也就在本市跑跑工地,哪里去过广州?加之信用卡从未离手,根本就没被人拿走过。要说他亲自在广州刷卡,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。
眼下,他要冷静下来想办法。张伟想起前阵子看过的一则新闻,受害人在发现被盗刷后迅速用卡消费了小额现金,最终成为关键证据,帮他为自己伸了冤。这一招似乎很管用,可以锁定卡当时的位置。
于是,张伟赶紧起身,来到小区门口的便利店,掏出被盗刷的那张信用卡,刷了一瓶两块钱的矿泉水。他特意要求留下小票,以作将来维权的凭证。接下来,他拨打了银行的客服电话,将自己的信用卡挂失。
第二天一大早,张伟就带着相关资料赶到银行网点,要求银行赔付被盗刷的款项。谁知,银行工作人员对此却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态度。那人斜睨了他一眼,直接拒绝了张伟的请求。银行人员一口咬定,肯定是张伟自己疏忽保管,泄露了银行卡信息,与银行完全无关。
张伟感到非常委屈,据理力争却无人理会。银行方面依旧态度强硬,坚决不承认自己在安全保障方面有任何疏漏。争执不下,双方最终不欢而散。
眼见银行方面完全无视事实,张伟认为再这样纠缠下去也无意义,于是决定寻求法律的帮助。他很快就准备好了起诉材料,将银行告上了法庭,准备通过法律程序为自己伸张正义。
案件很快开庭审理。在法庭上,银行律师理直气壮地提出质疑。他们坚称,张伟无法证明那两万五千余元的消费并非出自他本人之手。即便真的被盗刷,张伟也存在过错——他在发现被盗刷后,没有立即挂失信用卡,导致损失持续扩大。更何况时间这么久,坐飞机往返消费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张伟当庭作了陈述。他拿出了那张两块钱矿泉水的消费小票,详细说明了当时的经过。张伟解释道,他之所以没有立即挂失,是因为一时半会无法相信自己竟会遭此横祸,内心一片慌乱。直到头脑冷静下来后,他才开始采取行动,通过消费两块钱锁定了银行卡的位置。
"我的信用卡当时确实就在我手上!"张伟振振有词,"两块钱的消费记录可以证明这一点。再说,我是个老实人,飞机都没坐过,更没理由跑到千里之外的广州去消费啊,这么短的时间,又不可能开车过去。"
法院在权衡了双方的证据后,做出了判决。银行应当为这一安全漏洞负责,全额赔偿给张伟。法院认为,银行方面无法拿出确凿证据证明是张伟本人刷卡。反过来,张伟提供的两块钱消费证据,已经足以证明信用卡始终在他手中,因此不应该承担任何责任。
张伟为自己伸了冤,也让那两块钱的小额消费在无心插柳之际,成了这起官司的关键证据。这件事再次启示人们,一旦遇到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,及时小额消费并留下证据是个聪明做法。它不但能有力证明信用卡仍在持卡人手中,也能在必要时刻为日后维权提供有利佐证。
此次判决大快人心,民众通过法律手段合理维护了自己的权利。网友们直呼早一点看到就好了。原来不少网友都有相同的经历。
一网友说,我本人建设银行卡在陕西西安某ATM被人盗刷,相距几千公里,河南周口办的卡也在我手里,有人竟能把钱取出去。报警后派出所、建设银行互相推脱,无耐不了了之。就因为当时我提供不了我不在消费地的证明!
在如今高科技泛滥的时代,信息安全显得更加重要,不要在任何非官方渠道透露自己的信息,以免造成财产损失。要有所防范,妥善保管好银行卡和个人信息,提高安全意识。一旦遭遇不法侵害,更不能听之任之,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,用理性和事实为自己正名。